
2015年7月23日,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主辦、晶硅光伏專委會及樂葉光伏、特變電工承辦的“光伏絲綢之路機遇研討會”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。隆基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永祥帶了主題演講《高效單晶太陽能電池助力優質光伏電站》與《光伏電站陣列設計優化研討》。
以下是詳細內容:
崔永祥總經理演講現場
2015年是光伏電站投資觀念的轉折年。光伏電站投資從建項目、賣項目賺錢的階段,轉向為做成一個穩健的資產進行保值增值。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“重建設,輕運營”的現象依然很嚴重。建設過程中的系統設計也很少兼顧后期的“可靠、持續、穩健”的需求問題。
下面來探討幾個問題:
按冬至日項目所在緯度的日光射入角度確定,以早上9:00~16:00的入射角為計算依據,計算完成后再加上0.3~0.5米的不平衡系數。在寧夏同心、中寧區域應該考慮8.0~8.5米。
結論:
1、南坡,可根據坡度計算縮短陣列間距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2、北坡,必須計算退距,以確保減少遮擋。
3、東坡,西坡,偏轉角多少?需要由現場工程師根據設計院的技術模板,現場確定。圖紙上無法具體到每個陣列布局。
關于場地平整的問題:
1、北坡最后做出平臺,一個陣列或數個陣列一個平臺,以便于施工和測量放線。2、東西坡盡量向南轉平。
另外,高支架對場地沒有遮擋死角,有利于土地種植利用。低支架會導致風將板下的沙掏空,為固沙需要在陣列中間扎稻草。
1、朝下可以避免集沙、積水問題,防止因長期有水造成生銹。
2、避免組件線頭插接口在暴雨時進水。尤其南方地區,確實有隱患的。
1、V型連接是合理的,比銅帶連接更易于控制陣列間距。
2、接地更可靠。
3、與直板連接相比,可以柔性控制陣列間的熱脹冷縮。
4、陣列間有一定的剛性,防止大風時晃動過度。
我們發現逆變器居中、箱變居中是最合理的,線路最短,每一個支路比較平坦,節省的費用比較多。這個只是對一個單獨陣列而言,對整個電站的總圖,還要考慮高壓線路匯總走向問題,整個電站的布局就未必如此,需多方案分析比較,做出更合理的布局來。此外,升壓站與主干道連接實際可以不需預留道路,陣列間距足夠寬(5米以上)。
最短綜合線路原則
這個只是對一個單獨陣列而言,對整個電站的總圖,還要考慮高壓線路匯總走向問題,整個電站的布局就未必如此,需多方案分析比較,做出更合理的布局來。
1、場地中間的主干道,如果水泥硬化,6~8米足夠;如果為砂石路,因需考慮行車安全和行車揚塵問題,建議在10~12米。
2、四周圍墻距離陣列的距離目前設計都太大,南側以及東、西側以圍墻陰影不擋陣列為基本要求(南側6米,東西側3~4米),北側(2~3米)以安全檢修通行為宜。
1、預留線過長,是典型的“粗放型管理”的表現,精細管理可節約3~10%的電纜。
2、陣列定好位置后,確定逆變器(升壓站)位置,再進行電纜溝和設備基礎的施工。這樣可以準確的測量出各類型電纜的實際需求長度,按實際測量值采購電纜。通常情況下,逆變器到變壓器之間一般是3米,線路在6米即可。經??吹筋A留過長,扔掉的比用的多,這是不合理的。
過度設計也是常見的問題。下面列舉幾個細節:
支架用混凝土澆筑,非常麻煩,成本非常高,對土壤破壞也非常嚴重。
這個小小的連接點需要7、8個螺絲,非常麻煩。
此為浙江衢州仙鶴項目,傾角10度的效果。運行2個月,未清洗,雨水塵滯效果。(攝于2014年11月20日下午)
深圳華為松山湖廠區屋頂,傾角8度的效果。運行6個月,半年時間已經因為水漬造成熱斑跡象。(攝于2015年2月2日下午)
總體來說:
1、組件邊框玻璃上方的高度,決定了組件“防水漬的最小傾斜角度”,可以通過組件倒水后測試其水漬線位置。
2、從實踐經驗看,10度以上的傾角是合理的防水漬最小傾斜角度。
3、應該嚴格禁止在屋頂水平鋪裝組件,因為實在無法更好的解決長期水漬問題。
4、盡量考慮靠近最佳傾角的傾斜角安裝屋頂光伏組件,既提高了發電量,也可以防止水漬影響。
橫排、豎排不影響發電量,對整個系統初投資影響不是特別大。
組件橫向放置,有利于降低早晚遮擋帶來的發電量損失
以常用的275Wp為例,每塊電池板由6×10片電池片串聯組成,60片又被分成3組,每組反接一個旁路二極管,當某一片或幾片被遮擋時將阻塞電流通路甚至成為負載,導致整個串聯回路電流降低,這時旁路二極管導通把被遮擋回路旁路掉不影響其他回路。
從電池板原理示意圖可見,同樣只遮擋下面一片位置,豎向遮擋時將影響所有3串回路,橫向遮擋只影響1串回路。
1、逆變器是以組件的輸入電壓作為MPPT跟蹤點的。
2、 因此研究陰影遮擋對組件輸出電壓的關系,就決定了何種排布方式是有利的。
3、顯然橫鋪方式在陰影局部遮擋中對組件的輸出電壓影響最小。
從現有案例來說,位于中寧開發區、距離中寧隆基20MW電站5千米的振發30MW電站,采用橫鋪模式。位于中衛沙坡頭光伏產業園的神州光伏,一二期均采用橫鋪模式。
需要解決的產品設計問題:
1、橫鋪組件的支架體系如何設計?
2、橫鋪組件的陣列如何組合,是3片一列合理還是4片或5片,陣列構成如何?各個公司可以自己核算,3-4片比較合理。
3、接線如何接最好?既能降低線纜長度,又能減少線損量。
4、是否可以考慮最下一排全部單獨成組,并入每個獨立的逆變器呢?可以避免組串間的影響,以提高早晚的發電能力。
直流線目前的標準都是1米的接線,如果是豎排就會造成浪費,一般60公分即可。這60公分會讓線纜長度節省很多,還可以提高1-2個百分點的系統效率。
遮擋問題是影響發電量的主要原因。提高電站PR值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提高早晚發電能力,這個環節是電站受影響最多的時候,如果克服和解決好這個時間段的系統效率,自然就提高了電站的PR值。
需要解決的系統分析:
1、早晚時間段在各個季節,現有設計的產品體系下(如間距,完整日照時間等),影響結果如何?2、在早晚時間段,如果單獨一個組串,完全沒有遮擋的情況下,總的發電能力是多少?對比我們在陣列中的情況,會提高多少發電量,百分比多少?
3、如果采用東西跟蹤系統,是否可以較好的解決了早晚遮擋問題,從而為提高系統PR值提供了可能?
現在比較流行云計算,首先需要弄清光伏電站實行智能化的目的是什么?12個字:“發現問題、改善運行、提高效益”。
1、基于云計算與大數據挖掘的智能運維系統,提升發電量,降低維護成本的技術研究和發展正如火如荼。
2、當前,以每個組串(如20片)為一個單元的精細數據采集與管理將成為現實,并滿足大數據和云計算的需求,其數據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3、技術方向選擇:
3.1 組串逆變器技術方向:以一臺組串式逆變器作為一個基本單元或管理終端將是不錯的選擇。目前一個逆變器基本以6個組串為一體,3個MPPT跟蹤。
3.2 智能匯流箱技術方向:以智能匯流箱將細化至每個組串(如20片)為一個管理單元。目前的集散式逆變系統集成技術成為熱點。
4、再下一步,如果微型逆變技術的發展成本更低的話,單個組件將成為一個基本單元。但這個海量數據對大型地面電站的性價比不高。
目前國內可批量供應的較高效組件有單晶275W與多晶260W兩類,單晶組件由于單位面積功率比多晶高,因而能顯著節約土地用量、工程成本、建材成本和安裝成本。
對于遠距離運輸項目,選擇單晶還可顯著節約組件、支架、線纜的物流成本。
對于“領跑者”計劃的參與者,選擇單晶組件更容易獲得貨源。
樂葉光伏的電池效率總平均效率19.78%,產出電池90%以上都可以滿足“領跑者”計劃要求;行業多晶電池效率大多集中在18.1%,僅有5%~10%可達到“領跑者”計劃要求。
一、單軸跟蹤系統。目前是發展方向,尤其在西部地區,日照很強,加上單軸發電效果非常高,IRR可以提高2-3%。但是可靠性受到質疑,正在研究解決可靠問題。
二、光伏農業大棚上的跟蹤發電系統。
三、特殊地形下鋼絲網(柔性)安裝體系。比如外墻上、懸崖上、山坡上、石林等,成本高,但是柔性性能比較好。
四、可拆卸系統。針對工業廠房,特別是有二三期預留地的比較合適。
五、裝配式大型地面電站:過去以澆筑混凝土模式為主,將來會更多采用預制件配重模式,提高建設速度,降低成本,也便于升級換代。
現場圖
——內容節選自2015年7月23日“新疆光伏絲綢之路機遇研討會”錄音與演講課件
微信掃一掃
關注該公眾